来源:郑州郑飞医院
尿液中出现血液,医学上称为血尿,其原因较为复杂,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类:
泌尿系统疾病
• 肾小球疾病:如急性肾小球肾炎,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,之后可出现血尿,多为肉眼血尿,还可能伴有蛋白尿、水肿、高血压等症状。
• 泌尿系统结石:肾结石、输尿管结石、膀胱结石等,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,可划破黏膜,导致出血。患者常伴有肾绞痛,疼痛剧烈,可向下腹部、会阴部放射,还可能出现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
• 泌尿系统感染:肾盂肾炎、膀胱炎、尿道炎等,炎症刺激泌尿系统黏膜,使其充血、水肿,严重时可出现血尿。患者常伴有尿频、尿急、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。
• 泌尿系统肿瘤:肾肿瘤、膀胱肿瘤等,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,随着病情进展,可能出现腰部疼痛、腹部肿块等症状。
全身性疾病
• 血液系统疾病: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白血病等,由于凝血功能障碍,可导致全身出血倾向,包括泌尿系统出血,出现血尿。患者可能伴有皮肤瘀点、瘀斑、鼻出血、牙龈出血等症状。
• 心血管疾病:如高血压肾病,长期高血压导致肾脏血管受损,引起肾功能损害,可出现血尿、蛋白尿等症状。
其他因素
• 药物副作用:某些药物如抗凝药(如华法林)、抗生素(如环丙沙星)等,可能导致血尿。
• 剧烈运动:剧烈运动后,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,可能引起血尿,一般休息后可缓解。
发现血尿后,应及时就医,进行尿常规、泌尿系统超声、肾功能等相关检查,以明确病因,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。